为什么春水秋香,各有千秋?

为什么春水秋香,各有千秋?

3阅读 2019-03-21 03:26 文化
春水秋香

大家在讨论季节性差别时,经常会提到“春水秋香”。不少茶区到了秋高气爽的秋茶季节,就会出现季节性的花香茶。比如普洱茶有“春水秋香、夏苦秋淡”之说;乌龙茶,在秋季采摘将近成熟的芽叶进行制造,通常会有更为明显的花香。那究竟何为“春水秋香”,你知道吗?


“春水秋香”是什么意思呢?

“春水秋香”的意思是:春茶的茶汤香气不及秋茶明显,秋茶的汤感不及春茶细腻醇厚。这四个字是对春秋两个季节茶叶所表现特点的总结。


春茶生长期长,茶树经历了缓慢的越冬期生长,积累的营养成分较丰富,冲泡后的汤感表现便更饱满,内质更丰富,汤感较秋茶细腻,滋味也更浓酽。而同时,由于春季多降雨,鲜叶的持嫩度高,消水不及,香气就表现的不如秋茶高扬这是由于春季鲜叶持嫩性好,内含物丰富。秋季秋高气爽,鲜叶消水顺畅,可使秋茶的香气呈现高扬的特点,但在内质方面,秋茶则不如春茶表现出的滋味更“得劲儿”。

很多茶类,例如普洱茶、乌龙茶、红茶等,都会出现出所谓“春水秋香”现象。这是天时,也即茶树生长的自然环境所决定的。

春水的原因

“春水”的形成原因容易解释,这是由于春季鲜叶持嫩性好,内含物质丰富。从其生化成分看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春季氮代谢占优势,茶氨酸含量高,茶多酚占比低于秋季,滋味表现更鲜醇;二是春茶果胶含量高,形成的茶汤口感醇厚且水路细腻顺滑。

秋香的原因

“秋香”的影响因素就很多了,如地理条件、品种、加工工艺等都会对香气产生很大的影响。但形成高香茶的先决条件与气候密切相关:平均气温要在20度左右,夜间需下降6-10度,且需白天晴朗无雨、夜间凉爽,朝夕有雾,天气干燥等…满足了这些条件的秋季,往往会出现“秋香”的特点。

茶叶中的香气一部分来源于鲜叶,一部分来自加工。就季节来讲,造成茶叶香气不同的原因有二:一是香气形成的前体物质因季节不同,二是最终茶叶形成的香气物质不同,秋香产生的原因也来自于此。

芳香油是形成茶叶香气的基础。在前体物质上,秋季鲜叶含有更多的芳香油。据分析,每干重100克的鲜叶干重,春茶、夏茶和秋茶的芳香油含量分别为2.8毫克、2.4毫克和4毫克。

乌龙茶、红茶和绿茶其香气形成的主要前提物质是糖苷的降解产物、萜烯类合成物和脂类氧化产物,这些物质与香气的合成有直接关系。以糖苷类为例,以单萜烯醇和芳香族醇苷元为主的糖苷类物质水解后配基呈现出花果香,这是构成茶叶香气品质的物质基础。春秋茶鲜叶中糖苷类香气前体含量较高。

秋季茶叶香气物质更特别

迄今为止,已从各种茶叶中分离出700多种香气物质,可大致分为四类:包含萜烯类及其衍生物,代表物质有香叶醇、芳樟醇及其氧化物、橙花叔醇等;脂肪类及其衍生物,代表物质有青叶醇、青叶醛、β-紫罗酮等;芳香族衍生物,代表物质有苯甲醇、苯甲醛、苯乙醛、苯乙醇等;含氮、氧等杂环类及其他化合物,如吲哚、吡嗪类、吡喃类、吡啶类及其衍生物等。秋茶香气物质的组成,跟这些香气物质的组成和比例是直接相关的。

研究证明,乌龙茶秋茶中含有较多的醛类和醇类,其花香型香气成分含量往往较高。如呈现出花香的香叶醛、吲哚、茉莉酮等;而呈现出青草气的烯类物质较少,如石竹烯、杜松烯等含量较少。以单丛为例,如表所示其秋茶的香气得分往往较高。

在以云南绿茶为主要对象的研究中发现云南秋季气温雨水适中,早晚温差大,适合内含物的积累,茶树的苯甲醇、苯乙醛等芳香物质积累多,内质多香高。所以云南当地也有“春茶爽、夏茶涩、秋茶好喝采不得”的说法。

此外,春秋两季香气物质也不同,具有清香的乙烯醇、乙烯醛等往往在春茶较高,但具有鲜爽花香的沉香醇、香叶醇等都往往是秋茶较高。因此,在秋茶上往往会呈现出高香的特点。

一般来说,普洱春茶价格要高于秋茶一倍,或者更高,但这并不意味着品质上春茶会胜过秋茶一倍或者更高。当然平均来说,春茶的香气和内涵物质会更好。春茶具有色泽油润、香气馥郁、滋味浓厚回甘、叶底柔软厚实的优点。秋茶相比来说,汤味及香味都会温和一些。

总体来说,茶叶香气的形成是个复杂的过程,影响因素很多。就季节来讲,在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都具有高香的季节茶。在中国由于秋季秋高气爽、温差大的气候特点,往往会有好的香茶出现,由此看“春水秋香”是不无道理的。

春水秋香如何选择,春茶秋茶各有千秋

春茶滋味浓厚鲜醇,内质丰富,存放后有更大的转化空间。

秋茶香气讨喜,因为“香气”元素更容易通过大脑记忆库,不经意的将一片天高云淡带进某个头脑困顿的午后……

所以,茶叶香气的形成是个复杂的过程,影响因素很多。就季节来讲,在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都具有高香的季节茶。在中国由于秋季秋高气爽、温差大的气候特点,往往会有好的香茶出现,由此看“春水秋香”是不无道理的。

以上是小编总结的“春水秋香”,您了解了嘛?

上一页:当春分遇上茶

下一页:“蒙顶甘露杯”首届全国大学生斗茶大赛圆满举办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